标签列表

来安财政“十二五”成效显著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5-26 10:08:39

  一、财政实力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财政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高。2015年财政总收入实现17.62亿元,是2010年财政收入的2.8倍,五年间年均增长22.5%;财政支出实现27.68亿元,较2010年支出的2.4倍,五年间年均递增18.7%。“十二五”时期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年均增速为25.5%。“十二五”期间财政总收入完成71.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55倍;财政总支出累计115.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6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165家,较“十五”末增加了16家。

  二、民生投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是民生保障持续增长的5年,按照民生支出优先保障的原则,国家出台的系列惠民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2015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24.8亿元,是2010年民生支出的3.35倍,年均递增27.4%;2015年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9.8%,比201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2015年,全县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6.97亿元,比2010年增加4.7亿元。“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多次调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住房公积金配套比例,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户、老民师等“七老”群众、民政抚恤对象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新农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全面落实。

  三、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我们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统筹解决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保证了教育、农业、科技、卫生等重点支出的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十二五”时期间,教育、农业、文化、卫生累计投入分别为17.6亿元、21.3亿元、1.2亿元,12.8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投入总量的2.4倍、4.4倍、1.7倍、3.3倍。教育布局调整成效明显,学前教育资源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来安中学、汊河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病险水库、中小河流陆续治理,农村土地整理、低产田改造、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农业基础实施得到加强。公共文化资源免费开放,县乡文化共享建设不断推进。县医院综合服务楼投入使用,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四、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理财空间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经济发展上做文章,通过有效运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挥担保公司、城投公司等平台作用,引用PPP模式、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不断拓展财政理财空间,支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财政理财水平得到提升。一是利用国家扶持产业发展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精准招商,壮大县域经济基础实力;二是通过加强债务管理,争取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降低债务成本,延长债务期限,化解债务风险。三是以城投公司为载体,以资本运作为主线,加大项目融资,支持城市建设;四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增加担保公司资本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等办法,帮助县域企业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困难,支持企业发展。五是引用PPP模式和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排污环保和城乡环境卫生的投入。

  五、财政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管理取得新成效。“十二五”期间,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深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编制,细化项目支出预算,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政府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政府资金统筹力度。全面推进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扩大“营改增”改革范围,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规范政府执收执罚行为,清理整顿乱收费。加强财政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不断健全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坚持内外并重、开展财政资金支出效益检查、会计信息检查,保证了财政资金运行规范、高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