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9-12-25 14:00:55

2019年11月2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中共安宁市委、安宁市人民政府、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和博雅闻道考试与评价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安宁市教育体育局承办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安宁论坛在安宁市城市文化中心隆重召开。

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志勇受邀出席并作了主旨演讲。在演讲伊始,张志勇厅长也首次公开了自己的新身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下为整理的演讲全文。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我今天非常感动也非常高兴,受论坛的邀请到论坛给各位汇报我对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特别向刘部长,向倪主席,向与会的各位代表致敬!

这一次事实上我这个身份刚刚发生了变化,我从11月1号开始,正式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了,这也是我转变身份之后参加的第一次会议,又是刘部长亲自到会的一个重要的会,所以和刘部长,和在座的各位有缘,为教育事业做点事情是非常幸福的。

我在山东省教育领域工作了34年,从一开始做教育研究到教育宣传,再到教育行政,走过了34年的教育工作历程,心中始终怀着做老师的梦想,这也是我当年选师范教育的目的。所以这次是回到了教师岗位后的第一次做报告,我感到特别特别激动,特别是来到了安宁这样一个非常让人向往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研究教育问题。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2001年,我们国家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召开过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20年过去,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总书记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应该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这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2018年9月10号,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发出了向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号角。

在这样一个时代的背景之下,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教育的一系列的改革和战略举措,教育部做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从2018年到今年,围绕着整个基础教育,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多项文件。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我们把它系统的来看,实际上是围绕整个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最全面的顶层设计。作为做教育的人来讲非常幸福,非常感动的就是中共中央用这样的最高层次的决策来部署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以我想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谈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问题。

高中教育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未来。目前中美之间正在进行关键的背景极其复杂的贸易战,不管它能否划下句号,都反映了总书记讲的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地缘政治变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学、企业家怎么看教育?在2019年5月21日,任正非在接受专访时曾表示,他讲到中美贸易根本问题是教育水平的问题,所以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一定要通过教育。他给我们讲了,我不担心华为,我担心的是我们教育支撑的问题,实际上是人才支撑的问题。

研究高中教育,必须深刻掌握普通高中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国务院的这个文件,对高中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这一段话我是在反复学习的——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如何认识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我把它聚焦四个问题。

工作目标: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党中央国务院从来没有这样看重教育的地位,把教育放在这样的目标下来看。

改革重点: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

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什么?首次明确提出了三大任务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基础。普通高中教育的三大任务。因而我们不能心里只有一个任务,就是上大学。

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基础下,可以看到改革的灵魂是什么?育人为本。所以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之下,我们理解高中教育改革发展。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今天给大家汇报五个问题:

第一,确立更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发展方位;

第二,建立更加全面的高中教育培养体系;

第三,建立更高水平的高中教育育人体系;

第四,建立更加完善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

第五,建立更富活力的高中教育生态环境。

一、确立更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发展方位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方位?新时代,现代化高中教育。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处在教育现代化这样一个新的征程上,我们这个新时代对于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们怎么看待更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发展方位呢?

第一个,发展阶段性方位,就是从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我们讲高中教育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是什么?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普及高中阶段的任务,2018年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8.8%,今年肯定超过90%了,我们基本完成了普及高中教育阶段的任务。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开始从数量不足转向质量不高,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

什么是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我个人从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做了我的一个梳理和认识。时间关系,我很难去展开来谈,但是大家可以去理解从发展目标的外延发展上是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内涵上是要上好学。但是从发展的哲学来来讲,外延发展主要强调工具价值,我们要强调有学上,要强调改变命运,内涵发展叫本体价值,要培养人的自身赋能而不是直接说要改变命运。

发展任务,我们在外延发展阶段更多的是扩展办学条件,到了内涵发展阶段主要是提高办学质量。从发展方式来讲,不能说在外延发展我们是更加粗放的,是软约束的,法治意识弱。内涵发展要进入到精细、硬约束,依法治教。发展路径上外延发展是经验,内涵发展是尊重科学。从发展动力来讲,我觉得我们都是工程师,在发展这样一个外延阶段就是计划、任务,到了发展的内涵阶段就是改革创新。到了管理方式,不能不承认更多的是行政化课程管理,内涵发展是合作共治。投资重点,外延发展是物的投入,到了内涵发展阶段必须转向人的投入。发展目标,外延是注重外在形象,上级认可、升学率。内涵发展必须要重视内在品质、质量、制度和文化。

(二)改革发展新方位: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与新高考

我们叫做改革三期,三个任务叠加的阶段。2014年9月,我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5年过去,今年我们全面进入一个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共同推进改革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当中,我们改革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及其严峻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看到改革发展的这样一个新定位。

(三)转型发展新方位:从传统高中教育走向现代高中教育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要聚焦一个问题——高中教育的现代化。

高中教育的现代化意味着什么?现代化高中教育是什么样的?我讲生本——教育价值,学习为本。生本的教育是人人成才,人人得到发展机会的教育,我们不能仅仅是盯着一个升学率的问题,利益上的分子是谁,分母是谁?我们必须要看新的高中教育。第二个叫做平等的资源配置,必须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办学活力、开放、绿色发展,法治观念构建了现在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

(四)发展模式新方位:高中教育将从通识化到多样化的特色化发展

同志们,2010-2020年的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高中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这一次国务院的文件:强调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这里有两个背景:一是高中教育的普及化,大家想想高中教育普及之后,人人都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挑战是什么?学生的差别扩大了。这个时候还用一个经营化的高中模式办高中怎么行?二是我们要看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

今天的高等教育进入到什么阶段?普及化阶段了。我们现在要给每一个高中生提供适合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请大家注意是“适合”的高等教育入会机会,而不是仅盯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就是我们办多样化、特色化的高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的发展。

我在山东给学生们谈高考改革,就是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高考通道,高考是一种适合的大学的竞争,这就是我们新的高考改革和我们的高中教育发展新阶段带来的高中教育必须要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由此,普通高中将进入分层分类发展新阶段。

高中教育怎么办?必须要从同质化教育中走出来。我曾在山东省考试院指挥中心,把考场上的视频调出来看,发现刚刚开考孩子们就在睡觉。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这是合格考的补考,不是第一次考。为什么睡觉?原因很多:这个考试跟我没有关系,反正我就是文理分科也好,这些课程学好学坏都是一样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高中生文化学业质量水平差距确实太大了。我们对这些孩子怎么办?对这些孩子的文化课教学是不是要降低难度?

所以我在山东提出一个问题要研究高中教育的“3个1/3现象”,就是:我们的高中教育质量处于后三分之一的市怎么办高中?高中教育质量处于后三分之一的学校怎么办高中?高中质量处于后1/3的学生怎么培养?想明白了这几个问题,你就明白高中必须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不能再搞同质化的模式。

(五)教育质量新方位:从应试本位到育人本位

总书记在2013年9月,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育人质量。请大家注意,育人质量不等于升学质量,也不等于少数孩子升学的质量,我们必须要把它看做教育质量的新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很多人把立德树人当做德育的问题,我认为这就偏离了总书记讲的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说立德树人从邓小平到习近平都怎么看?那场风波到来之前,邓小平曾说过“十年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去年在人大会期间,总书记到山东代表团去,请我们代表发言,他反复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红色基因的传承,他讲中小学不能光教数理化,中小学不能培养数典忘祖的中国人。讲了很多这些事,他给我们一一握手,离开会场。我说总书记讲的,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怎么看立德树人?

第一,立德树人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创新发展,这个结论已经得到官方认可。我认为有三点创新发展:一是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或者说用立德树人统筹“全面发展”;二是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三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本质的最新认识。总书记在2013年11月25号在曲阜考察孔子研究院,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复兴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伟大号召,他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行的成长是人的本质体现,是教育为本质的任务。

第三,立德树人是我们国家光荣的教育传统。我在曲阜师范学院读书,我说孔子最伟大的教育思想是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这是我国教育最伟大的传统,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中国教育最伟大的传承。

第四,立德树人是人才成本的根本规律。(略)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二、建立更加全面的高中教育培养体系

第二个问题讲更加全面的高中教育培养体系。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老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把它看成两件事,一个是更加全面的教育体系,一个是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突出德育实效

在德育方面,《意见》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教育所有课程的共同任务。如何突出德育?实质上要让德育从学校教育的“边缘”重回学校教育的“中心”。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教育革命治国,把知识倾入学校,从此以来知识教育占据了学校教育的中心舞台,人的社会化和德育成长被迫退居教育的边缘。

我们在山东省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就是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研究,我们讲全员育人,山东讲的全员育人是什么?是父母,社会代表人士,全体教育工作者,再加同伴的育人。事实上我们讲全员是这样的,每一个孩子所接触到的,能够施加教育影响力的人都是全员。我们讲全域育人,现在每一个孩子都在四个空间里面:家庭、学校、社区、网络。全域育人是指学校所有的课程活动,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都应该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我们讲全程育人,从0岁到18岁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德行成长的规律都要遵循。所以我们讲学科德育的主渠道,学科德育是内在的不是外加的。

(二)提升智育水平

在智育方面,《意见》要求“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是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

(三)强化体育锻炼

29号文件要求“强化体育锻炼,修订学生体制健康指标及评价办法,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使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江苏锡山高级中学、青岛二中每天一节体育课。这样的学校用功利的视角来看高考升学率低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大脑爱运动。这是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我最近在看约翰.梅迪纳: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对大脑大有裨益,能够将执行功能水平提高50%-100%。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幼儿,退休赋闲的老人,这一结论全都适用。

鼓励孩子塑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父母给下一代的最好的礼物。体育越来越具有全人教育的意义。生命机能的教育,超越自我的教育,最好的团队教育,积极的人格教育。体育在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大脑,必然是身心健康的同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

(四)增强美育的熏陶

我们的高中高一时候还上几节美术课、艺术课,到了高二、高三就没有了。美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艺术教育?加达纳教授认为艺术是开启大脑,不仅是为孩子打开通向美的世界大门,同时也是加强儿童脑神经的联结。我们觉得不高考就没有用了,我们是全面破坏了人脑和谐发展的课程环境。

我们怎么来提高质量?有一个“艺术开启大脑”的项目,搞这个项目的学生,阅读、数学、协作等科目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比学校的学生。我们自己的测验,我们山东高中教育质量测验,我们山东在全国第一个做了高中教育质量的监测工作,监测的结果喜欢音乐和美术的孩子和完全不喜欢的学业成绩差了40分。

所以怎么看艺术教育的价值?艺术是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艺术化——让生活中充满艺术;艺术的生活化——让艺术走进生活;艺术创作——生活的艺术表达,这就是艺术教育的使命。

(五)加强劳动教育

26号文件提出: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中共中央正在制定劳动教育的意见,征求了很多意见。29号文件是高中教育文件同样要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大纲,大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都提出了要制定劳动教育纲要。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有两个含义:第一,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具有同等教育的地位;二是劳动教育必须形成自己独立的教育课程体系。

所以我们今天要重构我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基本上来讲我们提出了几个方面:一个是社区劳动,一个是校园劳动,一个是专门的技术劳动,还有公益劳动,这样的课程体系必须重构。

生活、创造我把劳动教育的意义归纳为六个方面: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意识的教育,劳动情感的教育,劳动还关乎人的尊严,劳动关乎人的责任,劳动关乎意志,劳动关乎品格,劳动关乎创造,劳动关乎生活

我跟我们山东的校长说,我到德国,到欧洲好多都有家政课、木工课,为什么人人要接受木工课和家政课,那是生活幸福所必须的。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意义。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三、建立更高水平的高中教育育人体系

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提出了要研究制订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如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寻找最优价值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的内容。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教育?要从工具价值回归本体价值,从知识本位走向育人为本。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目标,从1952年的双基教学,到2001年的三维目标,到2016年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基本上是占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个应试教育,我们的双基教学基本上是服务考试,我甚至称为“无人教育”。三维目标,在无人与有人之间纠结,“半人教育”。我们人回到教育的中心,实现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

什么是完整的人的教育?是核心素养的教育。我到山东威海乳山农村学校去,孩子们下午上美术课。美术课上画画,一个小孩子在画他的家,你要从美术的角度来讲空间结构,画面的透视再加色彩的运用,这叫美术的技能和知识,很多时候我们就看这些来评价这堂美术课。

什么叫回到人的完整教育的课程?艺术内容是社会化的。我问这个孩子,你画你的家画了几间房子?我问为什么?我爸妈一间,我一间,这是社会性,这是社会属性。你展开这个对话基于技术教育,从知识技能到价值的时候,这是核心素养的教育。我说你爷爷奶奶有时候过不过来啊?他马上又加了一间,我的爷爷奶奶还得过来的。你不要以为这是多余的东西,这是本身从知识技能到价值,这才是完整的人的教育,这是核心素养的教育。

(一)建立个性化教育资源供给体系

我们想起中国的教育我们叫同质化。统一的上课,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我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这个东西不能怨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这是教育资源短缺。为什么要快速的办重点小学、重点大学?那是在精英教育阶段,那是教育资源短缺的时代的产物。

今天呢?时代变了,我们进入后精英教育时代了,什么叫后精英教育时代?2005年讲到让人人享有卓越的教育,什么叫卓越的教育呢?提供他适合的教育,就是卓越的教育。让人人达到它可以达到的水平就是大卓越的教育。用这个观点来看,每一个人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们从育分到育人的时候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从提高学习成绩和考试成为用同质化的教育对付同质化的考试,但是当我们回到育人的时候我们想到人是不一样的,我们除了提供统一的课程之外,还要提供差别化的课程,整个教育资源配置要发生重大变化,我们要建立个性化的课程供给体系。

(二)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学生在高中里面怎么选课?学生在高中里面如何选择未来的职业倾向?学生在高中里面如何选择未来的专业?所以国务院的文件说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这是重大任务,你们很多人到芬兰去,芬兰在学校里面250个学生一个专职的学业生涯指导老师,按照250个学生来配的。

我们怎么样建立这套体系?我们做了两件事在山东,一个是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负责心理、社团等等问题,要经常跟他聊,要引导他,还有开设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行业体验、大学专业,我们有四个模块,四个学分,做这样一个高中的课程,我想职业行业体验对生涯和大学专业选择具有重大意义。大家不要觉得只是搞一点样表测试这是好的,搞两节讲座就解决选择问题,不行的。关键的是要让孩子进行职业行业体验,看他对这个职业有没有兴趣,有没有潜力。

(三)建立综合实践育人体系

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行合一”,所以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到6个下功夫,要在增进学生知识和学识上下功夫,怎么样建立综合实践育人体系呢?我说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和创造者,但是儿童的创造离不开生活。

我前段时间回济南,在我小区里面散步,两个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那个地方正在铺路,有很多很长的黑色管子,两个孩子,你看小男孩拿着当话筒在唱歌,那小女孩也是这样,女孩又跳又唱,那个小男孩也过来了,我就很感兴趣拍下来了。我觉得如果大人要这样,人们肯定觉得是神经病。儿童就是生活中的联想,他把黑色管子的功能用于演唱的喇叭,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和创造者,但离开了生活,触发他创造的灵感的源泉就没有了。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为什么要建立“知行合一”的实践体系?丹尼尔.西格尔讲过一段话给我很深的启示,基于这个理由,我们需要超越头骨范围内的大脑,要面向包含大脑的整个身体。我们急迫要看到儿童成长的社交世界,他们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还生活在学校和邻里间的伙伴中。大脑的发育仅仅是儿童成长的一部分,基于我们对青少年发展的了解。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失衡:一是人与人关系失衡;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失衡,这两个失衡都直接威胁到人的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不接触自然界了,不亲自去探索了。我们要强化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的关联。当学习和生活无关的时候,死记硬背就成为一种领会知识的方法。所以,当我们与要学的信息发生联系时,死记硬背就会变得没有必要了。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高阶学习?这不是忽视低阶学习的。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综合实践活动14学分,毕业总学分144分,占了差不多1/10,在所有科目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占比最高,有几个真正重视综合实践课程?这就是我们要改革的重大任务。29号文件,中央文件对综合实践育人体系强调了很多。

(四)要建立学科课程和学科实践课程体系

我们的课程逻辑现在还是学科逻辑,而忽视了主题逻辑课程。所以我们的整个课程改革育人方式要转,往哪转?我的一段话,若学生的学习回到具体的情景中去,在全身心参与中重构创新。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不是因为题目本身难度过大,而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支撑,无法实现知识学习的“同化”和“顺应”导致的。所以我们的课程结构创新的逻辑要呈现出“去学科化”,去学科化是要改变结构,从单一的学科逻辑课程到双轨的课程,课程结构=学科课程+实践课程。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五)探索项目化研究型合作式学习

这里面有一个美国的课题,就是王晶华老师带回来的,有一个案例:历史大事年表——动荡的60年代。要求学生搜集20世纪60年代排名前二十位的动荡事件,如“马丁.路德.金被暗杀”,“女权运动”、“反文化运动”、“肯尼迪总统遇刺”等,然后利用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描述,以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和那个年代。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在课堂里面进行交流。美国人是这样来学的。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右滑查看更多

所以我们的地理老师说这样的学生不简单,这样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自主探索等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千变万化地培养了起来。这样获取的知识,学生自然能深刻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最牢固的,就是中国说的:得其大者、兼其小。

(六)推行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

国务院文件提出要推行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略)

(七)推进“人机融合式教育”

现在我们必须要迎接这一场最深刻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李开复先生讲人类社会用了300年实现了自动化、电器化、信息化,我们正在迎来另外一个革命叫智能化时代,就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AI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等这些技术革命。

所以我们现在学校教育的技术形态的转变,刚刚刘部长讲了很多要“去人工化”,什么意思?教师这个职业取消不了,但是教师这个职业里面一些机器能干的事交给机器,然后机器辅助人的教学。很多东西是机器给不了我们的。我们要推动人机融合的新的教学方式。

(八)育人方式变革的第八个特点“建立“评价—反馈—改进”教学体系

我们现在考的太多了,月月考、周周考、段考,一模、二摸、三摸,所以国务院提出“减少高中通考通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希望大家真正的听进去,我们提高教学的效能不是靠简单的光靠大体量的训练,我们要教的效率更高,必须要改进评价反馈,改进教学体系。

我在山东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监测,就是要告诉校长什么是好的教学质量。我们搞了两年监测了,我们2017、2018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山东学生睡眠8-9个小时的孩子学业最好。

我们发现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都在影响孩子的品格,它们是孩子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还有一个发现,改革后学生学习数学和物理的效率更高,山东省近六成(57.1%)的高中二年级学生更善于使用建构学习策略解决非常规问题。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解决常规问题时,“记忆倾向”学生的得分率与“建构倾向”学生的得分率相当。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四、建立更加完善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要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是让中国教育界欢欣鼓舞的一个重大价值判断,这是评价改革的重大任务。

(一)用课程标准全面引领高中教学

国务院文件说了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订考试大纲。取消考纲,用课表全面引领高中教学,这是高中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我到高中去听课,我们高一的老师就说完全是按考试来组织教学的,今天不行了。

希望大家深刻了解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二是学科核心素养;三是落实学业质量标准。用这三个概念统率课程教学。我们要说句道家的话,过去叫用变来应变,今天得用不变应万变,就是回到核心素养和学业考试的标准,回到万变不离其宗,回到这样的标准,回到素养的标准就没有问题。

(二)修不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

这是一个大问题,这对于高中质量评价是一个新标尺,能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达到合格?这个高中校长要拍拍自己的胸脯扪心自问:从我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三)规范学业水平考试

《意见》强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高中的学业水平合格考影响孩子高中毕业,一门不合格就不能毕业,这是国家要求的,问题是那个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是按比例95%合格还是按照学业质量的合格标准来合格?请校长们回答,老师们回答,这是一个重大挑战。

我说我们应该回到合格标准来合格,按照95%的比例合格,这个孩子考5分也可以合格啊?为什么?因为他在排序的时候排进了前95%。这是非常糟糕的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天天说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是好的,我们看看全面而合格的高中生,从每门合格来讲,看中国的高中生有多少是合格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四)用考试命题改革推动素质教育

《意见》提出了这样一个考试命题改革,说实话我们现在命题改革比我们考试形式改革重要得多,我们真正的要创新考试的题型。我现在分管考试院的招生工作,我们自己有命题,我说取消考分阻力巨大,我说取消固定题形,不能每年都是那些题形,说不行,说一改就不适应了。

考试大纲规定了知识点,规定了怎么考,天天让孩子训练怎么考。如果我们取消考试大纲,用跨学科来考质量素养的时候怎么教?如果我们教了跨学科命题,比方说,我考物理的时候有历史的知识,我考化学的时候有地理的知识你还偏科,门都没有。必须是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命题改革将会成为推动素质教育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五)用高校招生改革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

中央国务院这个文件(29号文件)再次强调“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只有高校的录取方式、录取标准从单一的分数里面解放出来,我们的所有改革才有更好的制度空间。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五、建设更富活力的高中教育生态环境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吹响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号角。学校是教育的细胞,教育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激活和解放学校教育这个细胞。怎么解放?有几个观点跟大家分享:

(一)学校自组织化

要推进学校自组织化。什么叫自组织化?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天天靠别人的命令运转,就是他组织,如果一个组织是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有协调地自动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我们希望每一个学校都更加强调自主的内在的价值和制度建构。让他保证校长和老师的活力迸发出来。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这个特点(自组织特性)将更加凸显。

所以要加快学校教育自组织建设,推进学校教学组织细胞的转型:从教学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要加强三大共同体建设:改造传统班级为教学共同体,要把社团建设为学习共同体,要把教师专业组织建设发展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更加强调自我愿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二)课程教学集智化

我们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解决教师、教学个体化这样一个局面,而实现教师教学的协同化,智慧的共享化,我们要实现一个教学的集智化的时代,所以要实现从传统的教师,个体教学向集智化教学转变。所以我们说教育的分工合作原理,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资源要重新配制。

(三)学习社区化

杜威讲过一句话: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实行有效影响的唯一办法就是控制他们的环境。所以我们强调建设生活化的校园,个性化的校园,智慧化的校园,探索化的校园,自主化的校园。干什么?我们讲社区化,什么是社区?社区里面生活有什么?有道路。生活里面有超市,有图书馆、有体育馆,有幸福生活的一切元素。我们学校教育的社区化是什么?学校里面的一切资源都是能够集合为他发展的条件,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学习社区化。

北京十一学校人文学科学习社科是什么?有学生工作室,学生资源区,研讨区,图书室、项目区,学生协作区,交流区,有这样的设置,而不是就是教室、讲课的地方。我想探讨有探讨的空间,我想做项目有做项目的空间,这就是学习社区化。所以北京十一学校的学习社区支持20种学习方式,独立学习、同学学习、与老师一对一学习,老师的讲座等等,20种学习方式,社区化统统可以实现了。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右滑查看更多

(四)发展平台化

肯·罗宾逊说:人的潜能像矿藏一样埋得很深。什么意思?今天是一个需要平台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创设平台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为每一个人提供发展环境的时代。

北京十一学校高二的一个孩子叫黄婧怡,她从幼儿园到高中对艺术是拒绝的,说没有艺术细胞,但是十一学校的课程里面有一个学期必须修戏剧。这是十一学校学习的必修课,没有办法她选了戏剧里面的《雷雨》,她就扮演了一个角色,大家看到最后她说这完全改变了她。

她说:“我的灵魂是属于舞台的,或许我一直都把它藏起来,我的血液里还是窜动着那样的因子,让我觉得已经依赖上了舞台上的那种感觉。这已经不是一门选修,或许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经历。尽管那段独白没有镁光灯的陪伴,但是我也知道了,有那样一个灵魂,是为镁光灯而存在的。”

没有这个平台能解放她吗?我们今天的高中教育是需要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平台的时代。

青岛二中提供了什么样的平台,学习组织发展平台,学生自主选择和组建MT:管理、课程、学术、社团、基地”五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课程是高质量教育的主要载体。除了国家自主开发的课程,他们自己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

大家可以看到青岛二中的高端创新实验室,今年要达到30个,航空航天机器人现代加工、物联网传统加工、生物组织培养、创客智能加工设计、新能源汽车、数学建模等十个创新实验室。今年再干15个,30个创新实验室,这就是创新平台。学校将建成30多个创新实验室。青岛二中给孩子们提供了学术素养提升实践基地,推进高校和高中合作育人。青岛二中在面向所有的孩子开展这样的研究项目,让他们自主选题,参加高端的创新比赛。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右滑查看更多

(五)教育的全域化时代到来

什么是教育的全域化?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和社会、家庭、社区的边界被打破了,今天的教育是在四个轨道上跑的同一辆车。家庭教育,教育培训,学校教育,网络教育都在影响我们的孩子。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域教育时代了,但是不能否定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在全域教育时代,我们讲学校教育的围墙正在被推倒,学校的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知识传承的重心地位已经动摇了,从让孩子掌握知识来讲可以不要学校了。

我们的学校教育怎么办?教育的四个轨道如何并轨?我们必须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重构教育体系。

张志勇: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六)治理合作化

现在老师和校长都觉得教育太难干了,人人都谈教育、管教育,为什么?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全域的教育时代,人人都是教育的参与者,人人都是参与的主体,他有发言权和监督权,由此教育要进入一个合作治理的新时代。

中央十九届十中全会研究社会治理叫做“建立治理共同体”,这就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所以传统学校管理的特征是行政化、科层化、单一化,未来就是去行政化,去单一化。

怎么办?我讲了这样一些改革的方向。我们期待着中国教育越来越好,我一直是讲中国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充满自信的,但是我们与我们理想的教育,和世界真正强国的教育,还有进入世界中心舞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就是我们改革的使命,我们必须走下去,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