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新学期新希望 新血液新力量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6-09-14 14:01:44

新学期新希望 新血液新力量 莱山区:打造优质均衡教育环境

    今年莱山区招聘90名新教师,是历年之最,极大优化了全区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新学期开学一周,这些新教师的“第一步”走得如何?是否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YMG记者走访莱山区教体局、莱山一中、烟大附中等学校,发现老师们都以最饱满的姿态投入到新学期工作中来,上好每一堂课,全面打造全区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环境。

  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莱山区招聘的新教师的整体素质非常高,既有较高的学科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当不错,很多年轻教师刚来就能胜任班主任工作,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学校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加大新教师补充力度



  随着莱山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建居民区和常住人口的逐年增加,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免费校服和免费校车等惠民措施的实施,要求在区内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近几年,小学、初中新生年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16.3%、13.3%。为确保全区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切实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莱山区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连续多年将学校建设列入为民服务实事,研究制定了《莱山区中小学布点规划》,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另一方面,在教师队伍上下功夫,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优秀教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莱山区现有在岗教职工1420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55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9%;本科以上学历1227人,占教职工总数86.4%,其中研究生学历110人,占教职工总数7.7%;学校中级以上职称759人,占教职工总数53.5%。自2007年起,我区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按照“梯次补充”的原则,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根据班额、生源、紧缺学科等具体情况分配到各学校,保证专任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师数量。2013年补充教师51人、2014年补充教师80人、2015年补充教师80人、2016年补充教师90人,教师补充率达到100%,约占全区教师总数的30%,本科学历约占66%,研究生学历约占34%。除了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新教师的整体质量和素质也在逐年提升,新招聘的教师中不乏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的研究生。”



  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014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毕业,成为莱山区教师大家庭中的一员,虽然我的知识水平可以胜任一名初中地理教师,但是要真正走上讲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年来,依托莱山区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我从一名菜鸟成长为青年骨干。”烟大附中的地理老师王晓慧深有体会,学校连续三年让她教初二地理会考是对成绩的最大认可。

  区教研室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暑期,莱山区都会组织新教师进行多层次的培训,相关负责人给全体新教师作报告,让他们首先了解莱山区以及莱山区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并对岗前培训做明确的要求;通过一线优秀校长的现身说教,让新教师亲近优秀,杜绝平庸,迅速融入学校发展的愿景和氛围;通过优秀教研员的言传身教,让新教师学到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实例,让新教师增长教学智慧,明白努力的方向,看到发展的希望;此外,莱山区还会聘请优秀教育专家,对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整个培训,涵盖了新教师的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让新教师能够及时进入角色,少走弯路。

  新学期,莱山区教研室就会组织新教师加入到“新教师成长基地”网络群,每位新教师通过周反思、月总结等方式及时交流工作中的困难与收获,教研员会及时做好反馈,帮助新教师解决困惑,同时学科组、学校领导、教研员会对新教师进行连续的跟踪听课,为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尽早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以方向性的指导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组织新教师参加教师基本能力测评,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进行书面评课的形式,诊断教师在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听评课的重要意义,掌握并运用听评课的科学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听评课建立对教材、课堂整体把握的意识和能力,改进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效益。每年11月中下旬,根据各学科不同主题,组织毕业未满五年的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大比武,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在你追我赶的良性氛围中,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



  发挥教研室服务指导职能,建立教学常规视导常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注重过程,突出精细。实施教研员联系与服务学校制度,通过推门听课、座谈等形式,诊断、了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评课、议课中引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落实“以学定教,以情促学”的教学理念,力争使每一堂课都有效。特别是针对薄弱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学诊断与指导”,帮助其理顺课堂教学思路、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解家庄中学的青年教师刘营说:“我自身的成长离不开教研室组织的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其中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的成长模式对我非常有效,通过一次次教学实践的磨砺,使我明白了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做。结合影子培训、推门听课等活动使我有了飞速的成长,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莱山区教师队伍的培养按照“强塔基、壮塔身、树塔尖”的原则,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去年区教体局成立首批“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共计33个。设高中数学、政治,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涵盖了14个学科、32名主持人、61名青年教师,今年进一步扩充到160名青年教师。区教体局专门成立“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督导、推进工作室的筹备、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配档和考核评价制度》,并设立专项业务经费,单独列支,专款专用。“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每学年聘请国内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并组织工作室成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工作思路,开阔眼界。

  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各工作室将工作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本区延伸芝罘区、全市乃至市外,依托老县市区丰厚的教育底蕴,开展各类联合教研活动。有幸邀请到开发区国家级优质课的获得者杨青老师、烟台市烟台教育科学研究院孙忠武老师和牟平区省优质课获得者王宏老师来我区进行教研教学方面的专业指导;组织全区数学英语等教师走进芝罘区参加观摩、与芝罘区教师同台竞课等活动50多次,共计培养教师1000余人次,更新



  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快速成长。

  近几年,莱山区还先后组织多批中小学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到江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参加研修活动,以此带动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去年,莱山区加入了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的“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并成为实验区。截至目前,已先后组织多批次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专项培训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永铭中学刘校长在培训心得体会中写到,“一个学校的发展,靠的不仅是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教师,只有教师发展了,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学校的发展才有保证。在与北京、无锡的教育同行的交流中,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谈到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平台,使教师得到提高、发展。也正是他们帮助、引领教师积极、主动的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做‘小监工’,不做‘教师的教师’,而是要帮助教师发展,在专业引领的前提下,开展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在校本研修、教育科研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

  鼓励全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切实加强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的指导、管理、督查及推广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指导、督促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着实解决学校在实施“高效课堂”创建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提高教学质量。本学年立项区级课题63项,省级课题2项。结题区级课题27项,市级课题7项,省级课题1项。



  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莱山区始终坚持“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的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思路,围绕“三心”、“三情”(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有激情、有热情、有感情)培养目标,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标准,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严谨,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勇于拼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严格落实《莱山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并将师德建设工作列入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