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走进歌德学院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2-21 21:06:41

  采访、文/王燕洁 摄影/赵健 编辑/亓璐

  在繁华的信息技术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园区里,存在着这样一个满是文化气息的机构,它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级外国驻华文化机构。从最初的语言培训为起点,它的发展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如今,在这里,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媒介,为国人打开了通往另一个国家,了解另一种文化的大门。它,就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家文化机构——歌德学院(中国)(Goethe Institute)。

  2013年是歌德学院中国分院成立的第25个年头,在25周年的致辞上,院长安德思先生提出了歌德学院“连。知。信”的使命口号,即通过歌德学院不断地努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而这才是形成一个美好世界的前提。那么作为语言与文化沟通的桥梁,歌德学院是怎样进行自我定位、怎样提供服务的呢?让我们跟随歌德学院中国分院的副院长兼语言部主任夏娓竹女士一起走进歌德学院吧。

  

  走进位于中关村数码大厦17层的歌德学院(中国)北京分院的办公室,电梯间所在的走廊将整层办公区一分为二。一侧,一间间由落地玻璃窗隔开的教室内座无虚席,因为德语或是去德留学而走在一起的学生们正在享受德国老师带来的纯正的语言盛宴;另一边,来自中德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区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头上的工作。在这个偌大的办公区内,语言将有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们联系到了一起。

  “语言。文化。德国。”

  歌德学院总部成立于1951年,从那时起,德语培训成为了学院的重要使命。1988年,歌德学院中国分院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落户,由于当时北京文化圈内的人们对学习德语产生了极大兴趣,中国分院也就以此为契机慢慢找到了自己在中国的立足之地。之后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歌德学院搬到了现在的所在地中关村数码大厦。目前歌德学院约有学生2500名,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德语培训,还可以参加学院提供的语言考试服务。在中国的许多城市,歌德学院还与许多高校和中学合作,为德语老师和德语传播者提供各种各样的进修和培训帮助。

  在26年的发展中,歌德学院的中国工作人员们始终谨记提供语言培训不是其唯一目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透过语言,为推广德国文化、推广德国打开一扇窗。夏院长介绍到,随着语言课程逐渐流行起来,歌德学院在中国开设文化项目是水到渠成的事。而对于歌德学院来说,开展文化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把德国文化展示给中国人看,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活动创造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鼓励不懂德语的人也参与到文化交流中去。

  为了使中国人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还在中关村海淀黄庄开设了自己的图书馆,提供各类德文图书、期刊杂志和音乐CD等资料供人们借阅。没有条件亲临图书馆的人还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馆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此外,歌德学院还在中国的其它城市(上海、重庆、西安、广州)与中国图书馆或其它机构合作建立“德国信息与德语自学中心”。

  以语言为基础,文化为桥梁,最终促进中德两国的相互交流与理解,“语言。文化。德国。”的目标被歌德学院逐步实现。

  歌德学院的有中国特色的语言项目

  据夏院长介绍,歌德学院为对德语感兴趣的中国朋友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语言项目上讲,有三方面比较特殊。其一是歌德学院的德语培训。歌德学院的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比较特殊,给学生提供的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学生与老师对话的机会非常多。不同于市面上的其他语言培训班,歌德学院的课程不会把听、说、读、写分开培训,而是揉进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去。同时,学院会保证每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22人以内,使用的全是德国本土教材。

  除了为想要学习德语的人们提供语言课程以外,学院还提供德语考试服务。一般来说,学生想进入德国大学学习,需要参加德福考试(TestDaf),其成绩被所有德国高校认可,学生需在听说读写四项中至少各取得4分才能顺利入学。另外还可以参加各高校单独组织的DSH考试,虽然各校的录取标准不同,但总体说来,德语水平要达到“全欧语言程度参考性框架”订立的级别编制中的B2到C1之间才行。而对于歌德学院组织的考试,只要通过其B1级的考试,学生通常就能拿到各大学预科的入学许可。同时,德国所有高校都承认学院颁发的C2级考试成绩证书,这就意味着如果学生能通过歌德学院组织的C2级考试,他们就不需要再考德福或DSH了。

  此外,学院还成立了联络部,致力于为中国中小学、大学及语言培训机构内的德语老师提供进修、辅导和奖学金支持的机会,也会为老师们提供教学材料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同时,歌德学院目前还和全国72所中小学结成伙伴学校,旨在通过德语课程使学生们初步认识和了解德国、德语、德国文化和德国大学的情况。

  

  更亲民的文化活动

  借由语言推广的优势,歌德学院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与学院互动。在如何能将德语和德国文化以更“接地气儿”的方式推广到普通人中去的问题上,夏院长表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但是学院一直在为之努力。她说,要想吸引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德语和德国文化的人,必须要从一些比较容易的文化项目入手。

  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共同在柏林为第一期“中德语言年”揭幕。同一时期,歌德学院中国分院也为中德语言年开展了多项活动,其中反响最好的是以“来德语吧!”为主题的德语大篷车活动,夏院长说这也是与不了解德国的人零距离接触的最好机会。

  行驶6千公里,途经中国16座城市和34所院校,歌德学院的大篷车所到之处为在校学生带来了各类德文出版物、游戏、电影、30分钟的德语入门课程等精彩内容。据夏院长介绍,这次活动接触到了大约5-6万名“乘客”,其中从未学习过德语的人有大概3万人之多。

  除大篷车活动外,2013中德语言年的活动还包括演出“俄狄浦斯城”话剧,举行“全国高校大学生德语辩论赛”,开展“德语奥林匹克竞赛”和举办德国乐队“Fotos演唱会”等。

  文学朗诵会、艺术展、音乐会和戏剧节,歌德学院里上演着各类精彩纷呈的大戏,将一个多元的德国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学院还会邀请中国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到访德国,亲身体会海外文化,在专业层面进行沟通,做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

  透过德国环境学语言

  歌德学院目前有2500名学生在学习德语,在夏院长看来,尽管学习德语、取得德福考试的成功没有一条唯一的途径,但她建议学生最好在达到一定的语言能力水平(B2等级)后再去报考。夏院长说:“中国学生的德福考试通过率在50%以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还没有达到相应语言水平的时候就参加了考试。”

  夏院长还指出,学习德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最重要的是多练习,而不是死记硬背。像学习其他语言一样,她建议学生在学习德语的时候多找一些德国的环境,比如听一些德语新闻,看德语电影或是足球,多写东西。通过寻找和创造一些德国的环境来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不仅对语言学习有好处,还能帮助学生提早做好赴德学习和生活的准备。

  她指出,有些学生对于赴德留学的想象和现实情况存在误差。在中国,很多人进入大学都能顺利毕业,但是在德国,进门容易出门难,有些人花6-8年学习一个本科也是常有的事。在生活上,中国学生也要做好独立的准备。她表示中国人具有很强的团体意识,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聚在一起,而在德国,一切都要靠自己,同时由于每个大学的各学院可能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因此学生都住得比较分散,也就很难聚到一起,因此学生要做好“独立和有可能有一点孤独”的准备

  本文发表于《Future出国》杂志,与我们互动请添加微信公众号:futurechuguo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