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列表

惩罚在家庭教育中的慎用原则(1)

看中华 最新资讯 2015-11-14 17:01:32

  我一直在家庭教育中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如果你不允许孩子犯错误,那意味着你人为阻断孩子在错误中汲取成长的经验。因为孩子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会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如何正确做事?如何做一个好孩子?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必然会在孩子做错事的情况下,不分原由地惩罚孩子。很多时候,当认真去分析部分父母的惩罚时机、措施和方式时,会发现他们大都在用错误的惩罚措施和方法来面对孩子。

  那么如何慎用惩罚原则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父母们参考。

  原则一: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但要认真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做错。

  相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段不同,认知理解能力不同,判断力和自控力也各有不同。在做事的时候,很难去先三思,而后行。不光是孩子,甚至连很多父母都做不到这点,又何必要强迫孩子必须要正确做事呢。我举几个例子:

  例一:一个四岁的男孩儿,在吃饭时,把饭掉到了桌上,这时妈妈就训斥孩子:“你长着嘴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偏要把饭掉在桌上呢?”再看这个孩子,刚才还带着不错的心情在吃饭,由于妈妈的一句话,马上就让孩子情绪大变,委屈地哭泣起来。

  例二:一个五岁的女孩儿,在楼下和小朋友玩耍,别的小朋友都能遵守游戏规则,但是这个小姑娘却不愿意受别人的领导和指挥,于是便不断破坏游戏。渐渐的玩伴儿们都不愿意和这个孩子一起玩耍了。看到女儿这样,妈妈就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别人为什么能玩儿到一起,你却不能?”妈妈的批评让女儿很委屈,她本身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小朋友疏远她,现在又挨了妈妈的批评,孩子不开心地边哭边回到自己的卧室关上了门。

  例三:一个七岁的男孩儿,每天只要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打开电脑,每次看到孩子用游戏超时,妈妈非常生气,就指责孩子不讲信用,不遵守规则约定。可是每次孩子像没有听到一样,照样我行为行素,更让妈妈上火的是,尽管孩子用游戏超时已经很多,但是关了电脑让他去写作业时,孩子反而磨蹭拖拉,把作业写的一塌糊涂。

  像上述几个例子,错在谁呢?我想理性的家长肯定会找到答案。我来分析一下。

  例一中,妈妈并没有教给孩子如何不掉饭的方法,本来很简单,让孩子把碗离自己身体近一些,胸部靠近餐桌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同时如果事后做一下节约粮食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会很轻松改正小问题。

  例二中,妈妈并不清楚,孩子问题根源在大人身上,如果细观察这个家庭中在大人,肯定会有在家里表现非常强势的人。这种强势作风,很容易让孩子模仿,在她与小伙伴的玩耍中体现出来。同时妈妈还要引导孩子,一个习惯于遵守规则的人,才会有资格去轮流做组织和指挥者,否则,你处处破坏规则,别人怎么会和你共同遵守规则,并开心地玩耍呢?

  例三中,错仍在父母身上,既然制定了电脑使用规则,那么就必须要做好规则的监督人,完全可以提前五分钟提醒孩子,你就要到时了,到时间后,你自己关电脑,还是妈妈帮你关呢?如果孩子一次从超时中获得了经验,以后就会置大人的提醒于不顾。时间长了,孩子反而会认为自己做的很有理,而父母的干预反而会让孩子情绪非常烦躁。

  原则二:惩罚措施要与孩子提前做约定,不能在孩子犯错之后,任意为之。

  现在很多父母,最爱干的事,就是当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就直接批评孩子,或者指责打骂孩子。请父母们想想,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做事是出于下意识习惯,并不会把事情考虑的那么周全,这就难免出现只管做,不顾后果的现象。甚至有时受同伴的影响,也会不自觉被带动着犯错误。如果这些因素父母们都不考虑,你就直接针对后果,而不想着事前带有预防性的引导,肯定无法起到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作用。我举几个例子:

  例一:一个三岁的男孩儿,每天只要在家里,都会央求大人看动画片,每次看动画片,孩子都久久不愿意离开电视前。几乎每次都是妈妈强行关闭电视,或者把孩子带离电视前。可电视关后,孩子都会无一例外地哭闹。有时气的妈妈会打孩子屁股。

  例二:一个五岁的女孩儿,每次在大人说话时,都爱插嘴,常常让大人感觉到很心烦。烦之后,就会训斥孩子,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上一边呆着去。再看孩子,非常生气,有时甚至哭着玩儿去了。

  例三:一个八岁的男孩儿,每天到楼下玩耍时,爸爸都要和孩子约定回家的时间,但每次孩子都会超时,有时甚至很晚才回家。面对这种情况,这位爸爸非常生气,常常在孩子晚回来时,打孩子一顿,可是打根本不起作用,孩子照样超时不误。

  例一中,这位妈妈根本没有与孩子约定一次看动画片的时间,孩子自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自觉地关掉电视,或者离开电视前。但如果妈妈事前与孩子做好约定,我们今天看动画片,只看一集(一个),快到结束时,妈妈会提醒你,如果你到了时间能自觉去关掉电视,你就是最出色的好孩子。或者妈妈和你比赛,看谁能关掉电视,怎么样?这样的约定,既让孩子有条件选择,同时又给灌输了好孩子的思想,逐渐会让孩子养成遵守看动画片的约定。如果孩子一次超时,可以事后引导孩子,好孩子是不会随意破坏约定的,如果你下一次仍要这样做,妈妈会拒绝你下一次看动画片的,因为妈妈不能培养你坏习惯。

  例二中,这位妈妈批评孩子乱插嘴的现象,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她平时根本没有教育和引导孩子如何礼貌与人沟通,孩子在有话想说时,就会没有耐心等待,等待别人说完了再加入交流。正确的做法,在大人说话时,如果孩子插嘴了,可以停下来,问孩子,宝贝,你有话要说是吗?好,你先说,你说完后,我们再说。等孩子说完后,打发孩子离开,再继续交流就可以了。但事后,要引导孩子,一个好孩子在别人说话时,一定不要乱插嘴,因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好孩子绝不会这样做的。如果你经常这样,人家会想,这个小朋友真的非常没有礼貌,你愿意让别人把你当成没礼貌的孩子对待吗?

  例三中,这位爸爸非旦没有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反而会用打的方式强化孩子继续超时的坏习惯。因为对于孩子来讲,我超时了,大不了挨一顿打,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这个爸爸经常用打来代替教育,根本没有让孩子认识到遵守时间约定是好孩子所为,更没有引导孩子在超时后认识到错误,自然无法让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内疚之感。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孩子如何做不到,不应该否定孩子,而是要教育和引导孩子力争下一次做的更好,哪怕少超时几分钟,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呢。这样的话,就会让孩子获得信心,去挑战自己,提高自觉和自控能力。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中华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中华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